听新闻
放大镜
一碗“陪嫁面”
2021-09-15 16:21:00  来源:检察日报

那是迄今为止我吃过的最可口的一碗面,虽时过38年有余,但其余香仍缠绕在我心头,至今依然挥之不去。

这是一碗盛满浓浓乡情的“陪嫁面”。在当时,农村姑娘出嫁前,亲戚邻居一般要请待嫁姑娘到自己家中吃碗“陪嫁面”,以表达主家对即将告别娘家的姑娘一种依依不舍之情。我不是待嫁姑娘,且又系男儿身,可我却实实在在吃过一回“陪嫁面”,且吃得我泪流满面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历经两次高考沉重打击的我,在1982年金秋,终于如愿考上中专,成了我所在村庄“文革”后的第一个“秀才”。在现在看来,考上中专确实算不了什么,即便是学校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了考生家里,人家还不一定去读。可那时,即便是最普通的中专,亦绝对是莘莘学子特别是农村青年改变命运的门票。能考上,意味着将来能拥有一份比较稳定甚至比较体面的工作,意味着可捧上令无数同龄人羡慕的“铁饭碗”。对我等世世代代的农家子弟而言,是从此跳出“农门”,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可当时,我家境贫寒,摆不起“谢师宴”,亦放不起电影,除了一家人和满门亲戚为我高兴,没有什么庆祝的表示,只能等着梦寐以求的入学时间的到来。可就在我即将跨进邻县那所中专学校读书的前两天,邻居一位叔奶居然让比我大几岁的小叔接我到她家去喝杯茶。

其实,“喝茶”只是谦称,意思是吃面条。这不是待嫁姑娘才可享受的待遇么?怎么叔奶居然请我?我不解地问小叔。他解释说,你不是马上要去深造了么?叔奶为你饯行呀。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,双腿始终迈不开。小叔劝道,都是中专生了,都要出去见大世面了,怎么还羞得像个小姑娘似的扭扭捏捏?叔奶已将面条端上桌子了,才让我来叫你的。当时已身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也劝我说,既然叔奶那么讲礼,你还是去吧。于是我眼含着热泪,来到了距我家不到3米远的叔奶家。

这是一碗当时农村款待客人最高规格的面食。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其中的“内容”:一个农村常见的大兰花碗中,满盛着饱含叔奶深情厚谊的面条,面条中有瘦肉,有香干丁,有芹菜,还有三个煎得两面黄的荷包蛋,几片炸了油的肥肉更使面条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。

在当时,买肉得凭肉票,一般的农村家庭,一年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。可为了款待我这个穷学生,叔奶特地在既不过年又不过节的日子,让小叔于当天清晨到供销社食品公司去割了一斤肉,还买了香干子,而且相当一部分就盛在我碗里。同时,叔奶还让小叔盛了一碗去送给了我父亲。

我和着眼泪吃完了这碗面条。叔奶有意等到我吃完后说,都说远亲不如近邻,谁让我们两家既是亲房又是近邻呢?我知道你放心不下你父亲,也放心不下你弟。你就安心读书吧,你爷有什么事,我们不会不管的;你弟已经有书读了,有什么干不动的农活,你小叔也不会不管的……

叔奶这一席话,让从小就失去母亲的我体味到了一种久违的母爱,我哭成了一个泪人。

第二年4月份,父亲就因病去世。在父亲的最后岁月和父亲去世后,对独自生活在农村的未成年的弟弟,叔奶一家没少热心关照。

在以后的岁月里,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不知吃过多少风味面食,也不知吃过多少比面食更高档的美味佳肴,可没有哪一种面食和哪一种美味佳肴能比这碗“陪嫁面”更香甜可口,更让我难以忘怀。

(刘家云 作者单位:湖北省大冶市检察院)

  编辑:程晓雪